2013-07-18,《北京商报》高端旅游周刊,文/季鹏洋
http://www.bbtnews.com.cn/news/2013-07/18000000312258.shtml
原标题:北京华力集团执行总裁李晟:旅游地产开发要接地气
作为一家拥有华侨投资背景的企业集团,北京华力集团自2005年成立至今,引进各方资金致力于密云县蔡家洼项目的旧村改造和旅游项目开发。该公司的旅游地产项目包括主题度假村、养生会所等。日前,北京商报记者针对北京旅游地产未来的开发趋势问题采访了北京华力集团执行总裁李晟。
北京商报:作为旅游地产项目开发者,你认为成熟的旅游度假区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李晟:成熟的旅游度假区,既要定位明确,又要功能齐全,应该具备住宅、旅游度假村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以正在开发的密云县蔡家洼项目为例,我们针对的,是一个长期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并非相对短期的接待和公关消费群体。前者更加注重体验式、全流程,深度挖掘当地特色,形成消费连续性;后者多为一次性消费,和当地环境结合少。
北京商报:在北京并不缺乏红酒主题的消费场所,而在“国八条”实施后,上述部分场所的经营并不理想,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李晟:在美国,不少酒庄规模虽然小,却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动辄有一两百年的历史。那里的经营者不搞参观、不卖门票。多数游客忠于某一品牌、年份、口味儿的酒,有自己固定的体验情节。从红酒文化上来看,国内的酒庄多不具备类似原生的文化优势,所以经营者要扬长避短,把酒庄作为旅游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一个亮点,而非旅游活动的核心。客人不仅能够来得了,还能住得下,通过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体验,增加附加值。
北京商报:一些旅游地产存在淡旺季明显的问题,一进入淡季,项目和建筑没有人气,造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如何应对?
李晟:对于旅游地产项目来说,“聚人气”和“接地气”很重要。以蔡家洼项目为例,在市场开发方面,想要形成规模效应,就要有产业支撑。比如,老人住在养老社区中,亲戚、子女就会来到郊区探望,有了这一部分稳定的度假群体,红酒庄、度假设施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我们并非只持有物业,还预备了部分住宅和出让土地,这样才能把人吸引过来,形成一定的人气。相应地,在养生度假部分我们引进美国CCRC(持续照顾的综合社区)养老模式,通过对住宅部分养老模式的创新,带来人气。以养老、服务业吸引旅游人群,同时为未来旅游市场扩大做准备。
而在旅游资源的挖掘上,蔡家洼当地并不具备像泰山、长城、故宫这样具有独一性的优势资源,西方移植的酒庄很难带来有黏性的消费。比如我们总结的“蔡家洼八景”中,有两个景观来源于清代的“密云八景”。相对于移植外来元素,我们更倾向于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元素,再现当地文化,让自然景观映照出人文底蕴,这样景区才是有历史、有渊源的,才是真正高端的。
北京商报:在北京的旅游地产开发能够得到哪些政策上的支持?
李晟:因为北京市旅游委重视会奖旅游,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企业支持。在高校合作、国际推广方面,市旅游委也为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企业能够结识更多的同业和相关企业。不少业内人士之前并未把会奖活动作为一个产业看待。但是现在逐渐明白,这就是会奖旅游产业,长期按照这个规则做,就能成为产业链条中的组成部分。
北京商报记者 季鹏洋
图一:《北京商报》独家专访北京华力集团执行总裁李晟
图二:致公党党员、北京大学博士候选人、北京华力集团执行总裁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