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1,《今日中国》杂志2011年4月刊,文/陈思佳 刘澄子
http://www.chinatoday.com.cn/ctchinese/second/2011-03/31/content_348569_3.htm
原标题:野调无腔偏入妙 日新月异蔡家洼
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观光工业园
观光产业被誉为无烟工业,近年来国内热衷工业观光旅游的游客也开始增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观光工业是蔡家洼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蔡家洼村的工业观光园将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利用当地蔬菜、菌类、玉米、黄豆等干鲜果品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系列食品,搭建农民自主创业平台,既发展了经济有又解决了村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园区内开放全部生产过程,设置观光走廊,豆腐生产线、大豆蛋白制品的加工制作、面食车间的生产情况一目了然,最大满足了游客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好奇心,把观光工业园建成集工业生产、现场观摩、餐饮品尝、产品采购、休闲娱乐为一体,从而将传统的工业生产转变为观光工业。
说到工业园区,就不得不说一样让蔡家洼人引以为傲的传统食品——蔡家洼豆腐。蔡家洼村的豆腐远近驰名,近年来,不少游人专为这而到访蔡家洼村。为了把豆腐加工这一手工技术延续下去,同时保障这部分村民的就业,村里决定把一家一户的豆腐作坊请进工业区,专门建设了2座豆腐加工厂房,无偿提供给豆腐加工户,同时统一卫生标准、统一着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规模发展,同时深加工豆腐系列产品。今后村里还计划成立豆腐加工合作社,做豆制品的深加工,统一注册商标,走向国内大市场。机敏的蔡家洼村人因时而异,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增加了豆腐DIY大厅,把它发展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磨豆、过滤、加热、点卤全部过程游客都可以亲手完成。体验劳动收获乐趣,让游客不亦快哉!
五音大鼓仅存的保留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蔡家洼村又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建有民俗艺术馆、农耕体验房、文化广场、数字影厅、成人学校、图书室等,满足村民锻炼、娱乐需求。在村老年活动中心,经常能见到几位老人弹的弹、唱的唱,沉浸在五音大鼓的旋律中。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经传承了100多年的五音大鼓,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蔡家洼村则是现今世上仅存的五音大鼓保留地。
它使用的乐器历史悠久,其中瓦琴、打琴更为稀罕。现在村里最权威的五音大鼓组合是由齐殿章、齐殿明、贾云明、陈振泉、李茂生五位年事已高的老艺人组成。多年来,“五音大鼓”一直名声在外,每逢年节,他们都要在村子里表演“五音大鼓”庆祝一番。有人过生日,方圆一二十里也总是有人来请几位艺人前去助兴。所谓"野调无腔偏入妙",每每说唱者声情并茂,观闻者如醉如痴。
如今,尽管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冲击、外来文明导致审美方式发生变化,但亲历山村巨变的老艺人们,感因事发,情由心生,把村里近年来的变化结合到说唱中,用古老的旋律谱写新篇,并将用这传统的曲调唱出蔡家洼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一:《今日中国》报道华力集团投资建设蔡家洼新农村
图二:密云县长王海臣考察蔡家洼
图三:看病不出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图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