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1,《北京农业》2009年2月上旬刊,文/孙庆亮
原标题:京郊密云蔡家洼——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新村
2008年11月20日,寒流过后的北京阳光灿烂,丝丝寒风在明媚的晴日里,给人带来的却是冬日里的清凉和惬意。《北京农业》杂志社一行4人,在孙月社长的带领下驱车沿京承高速一路北上,就京郊新农村建设及《北京农业》未来办刊方向课题进行调研,此行目的地是北京市第一批旧村改造试点村———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
车下京承高速,缓缓驶入被誉为京郊发展最快的卫星城———密云县城,我们即刻被眼前耸立的高楼和宽阔整洁的马路所震撼,仅仅几年的光景,昔日的老县城不见踪影,代之以四通八达的宽阔街道、惹眼的绿化艺术造型、别致的亭台楼阁及轻松悠闲的行人。早听人说,密云是京郊最早以经营城市理念打造的新型卫星城,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我们与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的肖春利副主任取得联系后,就直奔县城东5公里处的蔡家洼村。
车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分列两边的12根古铜色圆柱型图腾柱,一组方鼎雕塑象征着如今的蔡家洼人脚踏实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实力……。在雕塑群的后面,蔡家洼3个醒目的红色大字高高耸立。肖副主任带领我们走进了新建的村支部大楼,接待我们的是村党支部张绍德副书记。
据张副书记介绍,蔡家洼村位于县城东郊,东、南两面依山,西傍潮河,北临101国道,距京承高速出口仅500米。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优越地理位置,成就了京郊第一批市级旧村改造试点村。
蔡家洼村共有土地面积1333公顷,其中农田147公顷、山坡地226.6公顷、山场670多公顷、4个自然村占地147公顷,人口2600人。仅2005年,以林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蔡家洼,就已实现总收入680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骄人业绩。
自2005年4月,蔡家洼被北京市确定为旧村改造试点村后,勤劳智慧的蔡家洼人在当家人王大林书记的带领下,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远郊区旧村改造试点指导意见,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科学筹划,为蔡家洼的未来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
一项举措让农民搬进宽敞舒适的现代化楼房 新增土地120公顷
11栋靓丽整洁的多层住宅楼是蔡家洼实施旧村改造、改善居住环境的第1期民居工程,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其余12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即将完工。
北京市的旧村改造有一个硬指标,就是改造工程要保证民居用地节省土地至少30%。蔡家洼当家人充分认识到此项举措的价值和意义。
蔡家洼村共有800户居民,分布在4个自然村、6个生产队,村民居住分散,住宅占地高达147公顷。他们算了这样一笔帐:按目前规划,23栋多层住宅,占地仅27公顷土地,总建筑面积20万米2,足以容纳全村2600口人的安居问题,并实现人均居住面积达77米2。腾退原住宅占地147公顷,一进一退,净增土地120公顷。蔡家洼人仅此一项措施使住宅用地节约80%以上。将节省下来的这些建设用地用来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价值不言而喻。
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启现代化都市农业新篇章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蔡家洼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及传统的林果业,为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奠定了基础。蔡家洼人根据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整合农民分散的土地和山场资源,以设施大棚建设为中心,围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品林果业做足文章,分别建成了:由温室大棚组成,以木瓜、番石榴、芒果、枇杷、荔枝和杨桃等20种热带果树品种为主的热带果树观赏园;2万多棵大樱桃、加州大李子、冬枣、金丝小枣等,占地167公顷的精品林果观赏采摘园;花卉和蔬菜无土栽培园;药用植物栽培观赏园等等。建成后的园区总占地333公顷,总投资2亿元,53公顷智能化温室,集各种特色景观,配套餐饮、住宿、文化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商业一条街、名人艺术馆等设施,形成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和住宿五位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园。预计每年接待游客可达5万人次,年创收入1亿万元,利税可达2000万元,安置劳动力就业500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已成历史,新时代的蔡家洼人以新的面貌开启现代化都市农业新篇章。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安居后的蔡家洼人,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上楼后的农民就业和致富已成为当家人无时不在考虑的问题。
村党支部一班人,借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一系列帮扶措施之东风,凭着锐意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凭蔡家洼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上风上水之优势,打造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观光工业园区。园区占地27公顷,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21500米2。立足本地资源,突出观光工业主题,以满足休闲观光者对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观摩为基点。经过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磋商、洽谈和筛选,已确定10家企业入驻并开始投资建厂,其中有:做茶饮料的日本三得利企业;做休闲食品的美商义式企业;做各种素食品的台湾大罄企业;做咖啡、果酱的意大利企业;做聚酯瓶、易拉罐包装的上海得胜企业;兰州正林瓜子;英国的奔跑饮料集团;深圳的文化用品企业;台湾的津津食品企业和北京莲顺食品有限公司。加上原有的莲联食品厂和玉米汁生产厂共计12家。
主要产品有:糖炒栗仁、系列素食品、各种果酱、果汁、三德利荼饮料、英国奔跑饮料、各种碳酸饮料、果味水饮料、纯天然玉米汁、矿泉水、咖啡、芦笋汁、大麦茶、各种休闲食品、正林瓜子、开心果、盐水芦笋、青刀豆、蔡家洼卤水豆腐、面点、面食品及元宵和粽子等速冻食品、系列豆制品及油炸果蔬脆片等各种食品饮料和配套的各种包装制品。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勤劳智慧的蔡家洼人将驾驭着一只只金色的凤凰,飞向幸福、富裕的未来。
打造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商务平台是都市农业永恒的主题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倡导和扶持的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北京市农委、市农业局关于京郊都市化农业建设的中心工作。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其农业的生态、休闲作用甚过于其经济功能,京郊游、农业观光采摘游、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已成为改变了出行方式的都市居民津津乐道的快乐体验。潜在的市场隐含着巨大的商机。在蔡家洼人眼里,旅游商务又是一块布满金子的待垦园田。
一个占地8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0万米2,总投资10亿元的集总部经济使馆、企业会所、会展中心、商务会馆等,集度假、旅游、休闲、会议、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商务区,纳入村域总体规划并开始实施。目前已进入的企业总部包括:中石油集团专署会所、杜邦基地、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档案基地、北京华力置业有限公司的综合服务楼及附属设施等。随着企业总部、会展中心等一大批商务旅游建设和总部基地的建成,可带动1200人就业,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当地增加税收2000万元。
按照蔡家洼村总体规划,分为一大居住区、三大产业区,并以一产促二三产业,以二三产业带动一产,形成三大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张副书记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土地流转后的蔡家洼人每年有3部分收入来源,一是流转归村的土地,每667米2每年给予1000元的补偿金;二是村民全部由村集体安排上班,每月不低于650~1200元的工资收入;三是土地股份分红,这种收入来自村集体以土地、山场入股方式与各企业合作的利润及村里同时为各企业和产业进行一系列物业管理及服务的收益,以上所得足以保证村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最后,张副书记自豪地说:待2009年年底,这些企业和产业项目全部投产后,不仅实现本村村民全部就业,而且还要安置周边村民3000多人来此工作。那时的蔡家洼村,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将达到2万人以上;333公顷的精品果树采摘基地,5公顷温室大棚热带果树观赏基地将带来游客约5万人以上。蔡家洼村将变成一个现代都市小城镇,农民将成为现代农业工人,村民的生活和素质将会极大提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蔡家洼真正得以体现。
记者眼里,一幢幢村民住宅楼拔地而起,一排排连栋温室一望无际,一条条农产品加工线往来穿梭,一座座企业会所交相辉映。还是这一片热土,还是这一群人,勤劳智慧的蔡家洼人,锐意开拓,借京郊新农村建设之春风,转瞬之间,旧的蔡家洼成为历史,新的蔡家洼象京郊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正冉冉升起。(本刊记者孙庆亮)
图一:蔡家洼村崭新的居民新区和景观大道